基煜基金董事长王翔:养老时代巨潮之下,三方机构合力推波助澜
13 2023-11



——转载自中国基金报 记者:曹雯璟


 随着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政策的落地,我国养老体系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航,养老投资也成为时下热议的话题。近日,在由中国基金报主办的中国养老金发展高峰论坛上,上海基煜基金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翔表示,养老资管行业现在很像一架飞机,这三四十年经历了中国各个行业的起飞。现在全球资管前50名中,我国的资管公司占比较少,但是相信未来 20 年,中国的养老资管行业会像大飞机一样起飞。


他希望,基煜就像是这架大飞机的一个起落架或者一个零部件一样,虽然它本身的体量不是特别大,它也不具备所有的功能,但是它会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这就是基煜的愿景:在养老时代的巨潮来临时,极力把服务做细、做实,更好地助力养老投资者平稳地过渡,更好地管理老百姓的钱。


 中国养老投资市场呈现三大特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比重14.9%,较2021年增加了0.7个百分点,作为人口大国,我们承担着更大的养老责任。另一方面,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过去10年,我国老年人口增长的速度远高于此前20年。可以看出,中国目前老龄化的趋势,无论从数量级还是增速上,都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现状。


王翔认为,当下中国养老投资市场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基本养老保险金结余将见顶,第一支柱未来将出现缺口。“未来单凭基本养老保险金来养老,压力会非常大。2020年至2050年,退休人数将从1.06亿增长至2.7亿,但城镇企业职工仅从2.76亿增长至3.4亿 ,参保养率由38.3%骤增至81.8%,由平均2.6个人养活一个人,变成1.2个人养活一个人。所以未来 30 年,按照当前的收支速度,我们第一支柱将承担非常大的压力。”他提到。  

       

二是第二支柱覆盖率低,普惠金融属性不及另两者。“虽然说从规模上看,第二支柱的体量和第一支柱不相上下,但是第二支柱更像是给少部分人开的小灶。目前,企业年金职工覆盖率仅6.1%,企业覆盖率仅2%。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整体投资运营规模为4.4万亿元,但参与人数仅5875万,占总人口仅为4%。按照参与度,从普惠金融的角度看,是难以支撑2亿多老年人口的。”他提到。


三是第三支柱刚刚起步,具备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意义,将成为中坚力量。“第三支柱是中国走向成熟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本原因在于第三支柱引导每一个人去充当自己养老的第一责任人。过去父母这一代人会认为,国家一定会负责养老,但事实上在大多数国家,个人才是养老的第一责任人。理论上,我国第三支柱覆盖的人数最多可以达10亿人,每年最高可以带来12.6万亿的养老金净增长量,如果推行时间够久,每年的增量资金非常巨大。所以中国的养老事业,我觉得可能是政府、企业、个人共同主导的重大事件,虽然第三支柱刚刚起步,但我相信在座大多数同行都会觉得他可能是未来养老的中坚力量。”他提到。      


 养老投资未来有三大发展趋势  


王翔预计,养老投资未来会有三大趋势,就是资产配置、多元投资、长期体验。其中多元投资主要在功能执行方面。其他两个关键词可以结合来看,就是长期的体验资产配置。


王翔举例道,在美国,1995年想要实现7.5%的收益率很容易,只需要买债券,但10年后,想要维持7.5%的收益率,需要引入一部分风险资产、实现一部分资产配置,再过10年,你需要在组合中放大量的风险资产、实现全局的资产配置,才能做到这个收益水平。

           

“可以看出,风险在逐步增加,它背后反映的是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蜜月期已经结束,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的人口红利在慢慢消退,未来的养老投资必须要做资产配置。”他提到,兴全基金研究表明,合理的资产配置,是能够有效提高组合的夏普比率的。所以未来像养老这样长久期的投资,怎么样做好资产配置,有没有强大的模型帮你做资产配置,有没有合适的投资工具满足资产配置的诉求,这将会是未来养老投资是否能够制胜的关键点。


王翔认为,目前养老投资在基金的配置上其实是不充足的,在资产的多元化选择上也是不足的。中国的公募基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广泛地覆盖了各类资产和策略,是实现资产配置非常好的工具。养老机构完全能够借助公募基金投资主要的市场、资产和策略,所以未来养老机构如果想要在长久期投资期限下实现有效的资产配置,增加基金投资是必然的趋势。


对于“基金赚钱,但基民赚不到钱”的问题,王翔表示,基金在管理上的缺失导致长期持有体验不足,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同样的两只基金,实际持有体验可能天差地别。个人投资者容易被市场情绪所感染,所以他们申购的时点往往是情绪最亢奋、也是最容易招致回撤的时候。这也就是为什么,尽管两只基金殊途同归,但一只给投资者造成了十几亿的亏损,另一只却创造了9亿多的财富,这就是持有体验对实际的投资回报带来的差异。而第三支柱的投资决策者正是个人,所以良好的长期持有体验一定是在选择管理人时一个重要的考量点。


 开发多元化工具、服务着力解决行业痛点  


站在三方机构的角度王翔认为,可以从多个方面帮助机构投资者更好地实现养老投资。


首先,助力养老投资机构转型。资产配置层面,王翔建议养老机构加大对资产配置模型和工具的建设,只有把资产配置能力提高,才能在未来几十年的养老浪潮里站稳脚跟,只有通过增配公募基金,才能来更好实现多元投资,因为公募基金毕竟还是目前市场上能够提供最丰富的投资资产和策略的有效工具。而在改善投资者体验上,除了选择注重持有体验的管理人之外,我们还建议利用数字化工具来提升养老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效率。


其次,助力资管行业“工业化”数字转型。记者了解到,基煜一直在致力于帮助养老投资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开发了多种工具和服务,针对养老机构在运营效率、研究沉淀、风险管控这三个痛点上,去实现“投得快”、“投得好”、“投得稳”。


第一 ,公司首创多个B端基金投资专属功能,从开户、查询,资金、交易、投后到权限,极大提高养老机构的运营效率,力争解决养老投资机构的产品和账户多、开户压力大等痛点;同时建立专户交易运营电子化方案,使养老投资机构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从而帮助客户实现“投得快”的目的。


第二,公司可以满足机构的基金调研需求。“大量客户为了对基金经理有深入了解,委托公司调研备选基金,为此,公司建立了定性研究智库,其中包含上千篇调研纪要和800多幅基金经理画像。而且,针对养老投资机构的投资体量特别大,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往往有限额这一难题,我们将全力协助客户,共同挖掘新锐基金经理。此外,我们也为客户提供基金的数据、标签等量化模型,助力客户建立基金池。”他提到。


第三,建立债基净值异常波动监控,助力改善长期投资体验。“合规风险一直是我们想要帮客户解决的痛点问题,我们也设计了一些工具和服务帮客户‘投得稳’。以债券基金的投资为例,信用风险事件是机构投资者非常关注和担心的一类风险,基煜很早就考虑到客户这方面的痛点,并开发了债基净值异常波动监控模型,帮我们客户在净值异常的早期识别风险,避免承受后续更大的跌幅。最近我们也把这个模板进行了工具化,用来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客户。”他提到。


基煜基金


分享到: